据美国《新闻周刊》11月25日报道,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已经让环保人士“牵肠挂肚”一年有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气候改变的事实,英国经济学家和气候变化专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这次峰会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会议”。但讽刺的是,就在峰会似乎注定要无果而终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才宣布会参加峰会。因为低期望值才会给政治带来好处。
降低民众期望值 为失败找理由
起初,奥巴马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他早在总统大选中就曾承诺,将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重要问题。但是经历过几次尴尬后,他的政治哲学正在发生改变。从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洲国家峰会的照片上看,奥巴马与“世仇”委内瑞拉领导人查韦斯似乎是一对密友;有传闻称,奥巴马与盟友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关系开始转冷;他在帮助芝加哥竞争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两手空空铩羽而归。
10月末,曾有几家媒体报道奥巴马将不会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根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奥巴马将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那里距离哥本哈根很近。给人的感觉是,奥巴马可能在那里勾画出美国的减排目标。但奥巴马此举的真实目的,却是因为他想与失败保持距离。
如果他前往参加峰会,但却没能达成重要协议,这种失败将归因于他这位超级明星的身上。甚至可能让他重蹈申奥失败的后果: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全球声望会下降,保守派将借此机会谴责他的承诺全是花言巧语。为了减少政治风险,奥巴马宣布,他将参加哥本哈根峰会。但前提是,如果美国的参与对哥本哈根峰会达成协议产生重大作用。换句话说:“只有能赢我才会去,我可不想成为被媒体大肆报道的输家。”
参加峰会意味充满信心
美国谈判代表将会哀叹,与发展中国家谈判太困难;而在国内,美国参议院还没有通过气候法案,导致美国没有明确提出自己长期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取得最好的成果就是通过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的提议,即定下减排的大纲基准,而不必达成具体协议。这个提议看似放弃了峰会的最初目标,但它实际上却是确保达成最终协议的唯一方式。
白宫先是泄露了拉斯穆森的提议,随后证实了这个消息。白宫这么做有什么用呢?那就是降低人们对奥巴马的期待,如果谈判陷入僵局,谁也不能责备那是奥巴马的错。实际上,奥巴马十分希望能够达成某些进步,任何进步都比什么都没有达成要好。也就是说,奥巴马参加峰会存在潜在的政治风险。
(责任编辑: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