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新闻 >

美国会是“下一个罗马”吗?

时间:2010-03-09 11:27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小芬 点击:
《香港商报》8日刊文《美国衰亡论再爆争端》。文章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场关于美国兴亡大讨论再次风生水起。近日,西方学界、商界重量级人士警告说,经济失控
  

  《香港商报》8日刊文《“美国衰亡论”再爆争端》。文章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场关于美国兴亡大讨论再次风生水起。近日,西方学界、商界重量级人士警告说,经济失控和过度扩张注定美国将像昔日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一样,难逃盛极而衰命运。衰亡论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文章摘编如下: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场关于美国兴亡的大讨论再次风生水起。近日,包括巴菲特合伙人芒格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等重量级人士在内的一些学界、商界人士警告说,经济失控和过度扩张注定了美国将像昔日的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一样,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

    衰亡论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持悲观态度的美国民众与日俱增,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愈演愈烈,奥巴马的民意支持率每况愈下。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不得不出面稳定民心,斥责这种预测是无稽之谈,并表示美国决不会坐视自己沦为“全球老二”。

    在此背景下,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大英帝国的衰亡》作者皮尔斯?布伦登首次挑战美国衰亡论的始作俑者——《大国的兴衰》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

  将步罗马大英后尘?

    剑桥学者:美国不是“下一个罗马”

    如今,悲观论者们不时会将罗马、英国与美国进行模拟,试图追踪美国霸权衰落的蛛丝马迹。但是,他们显然忽视了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警告,即将年代相隔遥远的时代进行对比是极其危险的。

    剑桥大学的皮尔斯?布伦登认为,不可否认,美国确实出现了许多如罗马帝国衰亡前的症状,包括:在全球各地过度扩张军力;中央政府在财政方面缺乏责任,税负大幅增加,政府提供的服务却变少;道德价值观和政治文明衰退,个人生活堕落,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政坛党派色彩更为浓厚,意识形态分歧加大等。

    但是,布伦登认为,两者的差别也显而易见。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而美国则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工业制成品,并在服务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罗马容易因内讧而爆发冲突,而实行宪政制度的美国则非常稳定。罗马被野蛮人征服,而美国的军队非常强大,即使是在恐怖主义猖獗、核扩散问题严重的时代,人们也很难想象美国会遭受类似于汪达尔人、哥特人和匈奴人给予罗马的致命一击。另外,与罗马的货币一出国境就如同废纸不同的是,美国能够依靠全球流通无阻的美元融通大笔开支。

    同样,大英帝国也是一个脆弱的帝国,其帝国秩序的建立是基于某些暂时性的优势,而且运行成本低廉。大英帝国的1250名文职官员管辖着印度的庞大人口,其在非洲殖民地的驻军是一支由1千名警察和士兵组成的队伍,当中竟没有一位拥有上校以上军衔。这种脆弱的统治体制一旦遇到压力就会坍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失去了整整一代帝国缔造者,而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几乎令其破产。

    冷战期间,在美国的荫护下,作为其辅助者的大英帝国又延续了一段时间。这种关系在1956年被彻底打破,因英法试图入侵苏伊士,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终止了向英国输血。大英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如今的英联邦不过是其残留的鬼魂罢了。

    发迹于一个小岛的大英帝国,曾经被描述为一棵种在花盆里的橡树,这一比喻难道不正暗示着,像其它生物一样,国家也会不可避免地衰亡吗?维多利亚时期使中国屈服的“炮舰外交”政策拥护者帕默斯顿勋爵,令人信服地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说,把国家比作病人或老树,是“一种没有一丝哲理的错误”,因为一个国家或许会走向自我革新的道路。不必赘言,中国已经这样做了。

 过度扩张经济失控

    唱衰美国热潮不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正在衰落的话题在美国国内引发热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国会参议院共和党人的拖延战术如同18世纪波兰议会的自由否决权一样,将导致国家政治瘫痪。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阿瑟·赫尔曼预测,中国和日本已经成为美国主要债主,美国经济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外国,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减弱。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则警告说,如果再放任金融赌博行为的话,到2012年美国就完了。而 MarketWatch主笔保罗?法瑞尔更是将芒格的预言整理成了美国走向灭亡的10个阶段。

    这场在学界、商界的大讨论已经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说,他已经快被逼疯了,因为有太多人押注美国末日将至。拜登认为,这类报道不只是夸大其词,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他表示,自己和奥巴马总统一样,不允许“美国沦为全球老二”。虽然美国现在债台高筑,但拜登坚决否认美国注定将因“经济失控和过度扩张而衰落”的预言。拜登所指的预言,是英国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1988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中做出的。

    这本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认为,物质资源优势可以令一个国家崛起,但为维持国家实力所必须的军费开支却攫取了过多的国家财富,“过度扩张”将无情地使它衰落。对此,著有《大英帝国的衰亡》一书的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董事皮尔斯?布伦登认为,很多时候,历史学家总是难以抑制预测未来的冲动,肯尼迪也不例外。不过,历史终究是一张地图,而不是指南针。它记录人类的经历,止步于当下,无法指示未来的明确方向。历史既不会重演,也不会像阿诺德?汤因比所说的,按照某种节奏或周期运行下去。许多事件往往逆潮而动。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所说,世间万物变幻无常。尽管如此,历史仍是我们唯一的向导,尤其是疲惫的美国巨人正在“太过庞大的命运天体”的重压下而步履蹒跚的时候。

    1902年,英国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在描述英国的困境时曾使用过这个词语。那时,大英帝国的确在南非战争中遭遇重创,其全球霸权也受到美国和德国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威胁。但事实上,当时的大英帝国正处于全盛时期,拥有举世无双的海上霸权和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土,号称“日不落帝国”。

    大国越庞大,就越担心自己的弱点。1897年,在大英帝国隆重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大典上,桂冠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却为帝国写下了这首挽歌《曲终人散》:远去了,我们的军舰消隐;海滩和沙丘上的烟火低沉;啊,我们昨天所有的显赫与尼尼微和推罗一同消尽!一个世纪后,吉卜林的话果真应验了,当英国放弃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时,《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引用了这些诗句。这篇社论指出,女王的帝国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