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公民被扣押到安全获释,只用了48小时。” 中国驻也门大使馆政务参赞陈坚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6日在也门南部舍卜瓦省被部落武装绑架的两名中国石油工人,已安全移交给地方政府,将于当地时间19日傍晚时候乘飞机抵达也门首都萨那。 ■获释工人受24小时安保 记者致电的时候,陈坚参赞正准备前往机场迎接两名同胞。“他们是18日下午5点多获释的,之后在当地军警的护送下,驱车80多公里抵达了舍卜瓦省省会,当晚被地方政府安排在旅馆休息,准备第二天再去萨那。” 在此过程中,中国驻也门大使刘登林多次和两名中国工人通电话,得知他们身体状况良好。了解在被扣押期间,中国工人食宿条件并无保证,使馆向舍卜瓦省提出,要让获释中国公民吃好、住好,此外还要提供 24小时的安保。 从舍卜瓦省会到萨那一周只有两架航班,机票十分紧俏,19日的票早就订光了。陈坚说,为了让中国工人早点回家,使馆和航空公司协商,争取到两个位置。“他们抵达萨那后将马上前往大使馆,刘登林大使将向他们表示慰问。随后,中方公司会对下一步进行妥善安排。” ■使馆参与解救全过程 也门多次发生绑架外国人事件,但人质在48 小时内安全获释的先例并不多。 陈坚告诉本报记者,使馆针对也门的国情,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因此这次劫持事件一发生,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使馆平时和也门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为解决人质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48小时里,使馆参与了从营救计划的制定到谈判再到移交人员的全过程,一直和也方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全过程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反复强调,一切以人质安全为第一。”陈坚说。 陈坚认为,中也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有助于这次事件的顺利解决。一方面,也门政府对解救人质给予高度重视,加大了谈判力度,还通过对周边部落施加影响,最终促成了部落武装和政府就无条件释放人质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此次部落武装劫持事件是借此向政府施压,并非针对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