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华网综合消息】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Yonge St. Mission和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等3间慈善机构作的一份调查发现,虽然30%的无家可归青年仍在市中心盘桓,但他们活动的地区正在慢慢西移,理由是那边更安全,更有“感觉”,人也更慷慨。
调查发现25%的无家可归者更喜欢德芙林街(Dufferin St.)和士巴丹拿道(Spadina)之间,布尔街(Bloor St.)以南的地区。
据一些被採访的街头青年说,西边比较少“规则”,对无家可归者也比较友好。即使在衰退期间,人们也比较慷慨。
在专项小组调查中,青年们表示,自从登打士广场(Dundas Square)在2002年开放后,央街(Yonge St.)变成了旅游区,他们的存在就受到干扰。Yonge St. Mission的项目代表巴禾(Karen Bach)表示,西区相当数量的青年,可能希望获得更多的服务。
公眾利益主席米赫(Sean Meagher)表示,央街的中心地区仍有需求,但西区的外展活动应该加强,以跟上无家可归人口西移的步伐。
Covenant House的项目服务主任郝维丝(Carol Howes)对西移的趋势感到意外。她表示,央街上庇护所的人数仍然处於前所未有的水平。
调查街头族状况
人口的西移,只是这份调查的发现之一。该调查旨在洞察多伦多街头一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为保证数据的儘量准確,调查人员在2008年夏天採访了208名露宿街头的青年。
调查发现的其它趋势还包括:多伦多露宿街头的青年中,77%来自大多伦多地区以外。
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赫赞斯基(David Hulchanski)表示,虽然有些外地青年前来多伦多寻找安全港,但持所谓多市纳税人的钱花在外地人身上之论调者应该记住,多伦多青年也可能遍及全国。
调查还发现,如果人们露宿街头有一段时间,他们很可能14岁或不到就已无家可归。在满15岁前变得无家可归的青年,超过60%流落街头已经超过7年。
调查还显示,露宿街头3个月或更短时间的青年,人数在这3至6个月期间急剧减少,这说明许多人已经离去。在专项调查组的青年称,3个月是人们去留的一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