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华报记者萧元恺】温哥华冬奥会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照例在闭幕式上致词,之前到底用什麼字眼為本届冬奥“定位”引发关注。事实上罗格选用了“出色的”与 “友好的”这两个形容词,来为本届奥运做了注脚。肯定这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词汇,必然有着深刻感受。加人展现宽大胸襟和理性风范,为女子冰壶冠军瑞典欢呼而获“第一流人民”美誉,此乃最大无形收获。正是这种“出色的”与“友好的”的感受,将会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不过能发挥到何种程度,就端赖于主政者的努力了。

欢庆人群
两周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事实,说明上述定位是准确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全球经济衰退环境下主办冬奥会的首个城市,筹委会在不断面临要削减预算的强大压力下,据悉温冬奥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时至今日,加拿大主办过三届奥运会,这届无论从何种角度讲都应该算是最为成功,不断令国民扬眉吐气,也为加国壮威助推国势。
化缺陷为神奇
闭幕式伊始,开幕式上没能点燃的火炬柱成了主角。一个“丑角”电工滑稽地出现在场地中央。一阵手忙脚乱后,找到没桥接好电缆线的故障原因,并将电源线插好。
一个曾被举世诟病的“重大失误”,却以自嘲的幽默巧妙交待,化解了两周前的窘态。超笑之余,不能不感叹主办者的智慧,向世人展现了“将功补过”的善意。这样的民族绝对是优秀的,这样的国家绝对是可以信赖的。
开幕式埋底的火炬柱现在徐徐升起,并与其他几根火炬柱终于搭建出主火炬形状。火炬手再次点燃,开幕式点火遗憾被弥补。刹那间全场沸腾了,慨叹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闭幕式启端啊!
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这才是加拿大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的最后一面金牌,一面在先失一局反败为胜的金牌。
笑到最后举国自豪
温哥华冬奥17天会期结束,正如罗格所言,不只是主办城市温哥华和惠斯勒,加拿大全国都应為本届冬奥的成功感到自豪,温哥华是他所见过的奥运氛围最为热烈的冬奥举办城市,这届冬奥属于全体加拿大人。

兴高采烈
温冬奥得到加拿大朝野的全力支持,温哥华筹委会不仅履践2003年获主办权时各项承诺,甚至更超过预期。
在经济低迷中举办这届冬奥会,可以说曾不被看好。但在各界锲而不舍的持续努力下,最后国人沉浸在男子冰队球夺金的喜悦中,从而以嘉年华会的方式举国谢幕。
正如《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所言,这是一场改变加拿大的奥运赛事,敢以幽默自嘲方式收官,充分展现了加国的高度自信。从火炬故障、缺雪暖冬比赛推迟、格鲁吉亚选手意外身亡、维安瑕疵、蒙面抗议闹事打砸,直到最后得到14金、7银、5铜,共26面历来最佳成绩,真实地再现了加拿大坦荡宽厚仁者得仁的善报。正如加国影艺巨星奥哈拉(Catherine O'Hara)所说:“如果你认为加拿大仅是个结冻的冰原,我们会纠正你,因那可能会过于鲁莽。”
冬奥会期间全国展现前所未见的爱国情怀,举目皆是枫叶国旗,到处红色透尽喜兴。经营累年的“占领奖台计划”(Own The Podium)奏效,成果颇丰。挡不住的冬奥热潮席捲全加,向来稳重的加拿大人也能歌善舞起来,而且无不发自内心。
温冬奥的“遗产”
这届冬奥会无疑留下许多有形或无形的资產,有些现在就有目共睹,有些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能彰显。温冬奥组委会(VANOC)执行总裁弗朗(John Furlong)透露,本届冬奥会财务状况运行良好,初步计算可达收支平衡,各项门票收入更超出预期。可以预见,经此一役,温哥华的发展平台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对外野势更加开阔。
趁奥运势头快马加鞭,联邦工业部长甘礼民(Tony Clement)与国会议员黄陈小萍(Alice Wong)联袂,日前与中国旅游业者代表商谈,并披露冬奥闭幕后马上积极规划首次官方之旅。总理哈珀去年底访华,终於為加拿大取得中国核准旅游地资格(ADS),预计將為本地带来大批中国游客。
冬奥也为加拿大带来巨大宣传效应,温哥华乃至整个加拿大不断跃上全世界各媒体,无异于一次“全球推广”,这种意义是怎么估价也是不会过高的。正如前温市议员黎拔佳据理分析,本地很快就会看到温哥华將成為举办国际会议的重要场所。另外冬奥场馆都將开放给社区活动,会让民眾拥有更多社区活动场所。还有人数众多的庞大义工队伍,接受过大型活动训练,有助于提升加国未来的竞爭力。
位于温市中心的奥运村炒火当地房产,奥运村名誉村长迪克·汉森透露,奥运村作为商品房向社会出售,每平方米8500元的房子已卖出80%,每平方米价格11000元的房子也卖出30%。组委会早在赛前就确定赛后把这里变成综合性社区,突出整体环保理念,昭示新千年新生活方式。
奥运精神风范长存 温冬奥不仅展现运动员努力拚搏、爭创佳绩的勇气毅力,助人為乐、与人為善的风范也无处不在。
丧母选手罗切特赢尽掌声,虽然只是铜牌获得者,但在闭幕式上仍执掌大旗入场,向世人显露人性化的姿容。

O Canada
23 岁德国女將努內尔首次参加冬奥会,获得冬季两项女子10公里追逐赛和12.5公里集体出发两个项目金牌,本来还可以参加女子4x6公里接力赛,但她最终决定把登上领奖台的机会让给替补队员贝克。而俄国运动员亨克尔赛道迷路时,竞争对手俄罗斯选手为她指点迷津,还有德国运动员安格雷尔在关键时刻,获赠瑞士教练全新滑雪杖,都成为赛场佳话。
冬奥凝聚向心力
罗格说,虽然温哥华对冬奥的投入,“在奥运史上前所未见”,但到头来也因此它更进一步促成国家团结。据悉,两周来民眾自动自发购买国旗已超10万面,听到国歌的次数远高於以往,加上来自魁北克的选手在加拿大国歌声中接受颁奖,对於有分裂议题的加拿大而言,確实產生国家认同度的正面影响。
有华裔网民在观看完加拿大队与俄罗斯队的男子冰球比赛后,由衷地写道:“七比三时,我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打心底里为加拿大自豪,为我们冰球健儿欢呼!心情和在场拿着枫叶旗的每位加人一样,以加国为荣,期盼自已国家球队取胜。此时我环视屋内所有人,看到奇妙变化,老少都开始喜欢上冰球,看着飞舞的枫叶旗,听着熟悉的O Canada国歌,过去除了看中国队比赛获胜时才有过的那般激情,此时看加拿大冰球也开始血脉奔涌,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的小家和这个大家已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了。不经意间,已难舍难分熔合一起了。”
大家都知道,冰球是加拿大国球,是加拿大的价值和骄傲。世界体育竞技大赛,能极大唤起国民意识,虽然大部份第一代移民仍有很重的故国情结,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开始爱上这个新家。别小看这小小冰球,能把所有国民的心串在一体,增添一份对红白枫叶国旗的珍重及豪迈情感。
还有居住在加东的华裔网民写道:“晚上的男子冰球决赛非看不可, 得金牌打破历届金牌总数记录,为加拿大加油是肯定的。”“现在作为加拿大公民的我,望着窗外雪花,看着眼前炉火旁,围坐电视机前的可爱孩子们,心中喜乐难以言表,这也许就是加拿大人的快乐,也让我们尽情享受。入乡随俗没什么错,既为加国公民,没理由不爱这个国家。爱中国和爱加拿大并不矛盾。不见得非要踩死一个。”
如今华人的后代越来越多参与冰雪活动,包括参加青少年冰球比赛,带动华人家长也喜欢上这些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不仅可使华人移民更了解加拿大社会,融入主流文化生活,也能从冰球运动中发现加国社会价值及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