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0日电 综合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加拿大卑诗二埠(New Westminster,又称新西敏市)市政府定于20日正式向华社道歉,告别该市昔日歧视华人的不光彩历史。《星岛日报》9月初独家报道这消息后,引起关注,省议员及侨领近日更指出,下一步该是其他早年推行歧视华人措施的城市及卑诗省府,研究怎样向华人致歉,还华社一个历史公道。《星岛日报》19日刊发对二埠市长赖特、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市议员哈珀以及普通市府职员的访谈报道,指出20日的致歉仪式,既是道歉,更是表彰华裔对二埠市所作的贡献。
市议员哈珀:过错亟需纠正 提议建和解纪念碑 动议二埠与华社和解的市议员兼多元文化谘询委员会主席哈珀(Bill Harper)表示,二埠是个多族裔和多元文化的城市,三成居民都是移民,未来十年更会增至四成。在建构多元文化社会、欢迎各族裔到来的同时,绝不能逃避过去的历史问题(包括歧视华人史),只有纠正过去,才能够迎向未来。 2009年5月21日,当朱伟光向二埠市议会发出电邮,列举二埠及卑诗省政府过去不公对待华人的历史材料,并建议市府与华社和解。两个月后的7月13日,二埠市议员哈珀动议市政府并通过相关议案,启动与华人和解进程。 市议员哈珀承认,过去的二埠,对华人偏见无处不在,在非华裔居民中根深蒂固。市府职员在研究报告书发现,市府确有极多歧视华人的行径,包括规定凡投得市府工程的合约商,不能聘请华工。而且,当年在市府里面的反华人声音此起彼落。 哈珀认为,过去的过错亟需纠正,才能让过去与今天接轨,得以在二埠建立多元文化的社会。他说,这个社会包括华人社区、菲律宾人社区,以及罗马尼亚人社区等,族裔之间平等生活,共享社会成果。 除了20日市政府向华社正式道歉以外,哈珀透露,市议员将会建议在二埠海滨公园(Waterfront Park,亦即昔日华埠位置)设立一座和解纪念碑;并在二埠中学(即华人坟场遗址)竖立纪念碑;又拟把华人历史写进学校教材。他说,当局续与华社对话,以及在研究本地华人历史时,注意加进华裔角度。 两功臣为和解定调 市府曾支持向联邦提排华法 很多人可能忽略市府的资料整理人员,也是达致道歉决定的幕后功臣。二埠市府高级规划师谢维尔(Stephen Scheving),和二埠参考图书馆管理员特恩布尔(Wendy Turnbull),正是默默付出的关键人士。正是他们从历史记载,包括市议会会议纪录、当年报纸及各类书籍中,把涉及二埠市府歧视华人的证据辑录下来,写成长达93页的历史考察报告书,呈交市议会,成为今次和解的有力文献依据。 谢维尔对二埠历史了如指掌,他花上数月,翻阅1860年至1926年间二埠市议会的会议记录,找出259段与华人有相关记载,不少涉及歧视华人的讨论或议案,好像1913年,市议会通过法例,要求与政府有合约工厂不得聘用华人;1923年,又通过决议,支持向联邦提出《排华法》的二埠国会议员麦夸理(W.G. McQuarrie)。《排华法》通过,二埠华人陆续迁出,至1931年,该市华裔剩下561人。 至于特恩布尔,则花了100个小时翻阅报纸及的书刊。她指出,从二埠开埠(1859年)至1892年间,即二埠首次出现经济衰退之前,主流报纸对华人言论虽间有批评,整体上作正面报道居多。到20世纪初,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二埠英文报纸的排华论调趋向明显,随后对华人采敌对舆论情况更是一面倒。市府当时是排挤市内华人的急先锋。 特恩布尔说,他们撰写的历史考察报告,只集中二埠市议会角度,资料也来自白人社会及传媒。她希望今后有熟悉中文的人可从中文文献探讨二埠华人受歧视问题,以补充这份报告的不足。 市府职员斯塔克:20日仪式既是道歉 更是对华裔的表彰 过去18个月以来,统筹二埠和解过程的市府高级规划师斯塔克(John Stark)表示,今次和解并非出于经济考虑,也不是经过精密计算,而是回应史实之举。20日的道歉仪式,除向华社道歉,更多是表彰华裔对二埠所作贡献。 斯塔克说,20日黄昏的道歉仪式,安排在市府大会议室举行。届时,市长赖特与市议会议员当然出席,还邀请了多个华人组织代表。但由于华社未有一代表性组织,赖特只会宣读道歉声明,而非向特定组织作出道歉。 有人怀疑二埠与华裔和解纯粹出于经济考量,包括与中国贸易,斯塔克予以否认。他指今次和解无先例可援,也非经过计算的行动。去年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提出和解建议,市府开展历史研究并发现证据足够,就通过向华社道歉议案。 斯塔克指出,他们集合市府、图书馆及历史档案馆职员的力量,花时间翻阅1860年至1926年间的市议会纪录、报纸、书籍及其他资料,整理出一份报告,证实市府过去在就业、市政措施及公共事务等多方面,确实长期歧视华人。 “这次研究的重要性,是可以让公众看到早期华人受歧视史实,以及华人所作出的贡献,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20日的仪式既是道歉,也要表彰华人贡献。”斯塔克认为,今次事件可显示,二埠市议会是个进取的议会,议员愿意自我纠正过去的过错。
|
|
市长赖特专访谈二埠道歉创举内幕 欲建中国特色宾馆
“历史不能改变;历史应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二埠成为首个就过去歧视华人的历史,而向华社正式道歉及进行和解的加拿大城市。二埠市长赖特 (Wayne Wright)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以他曾祖父也是早年铁路工人的处境,表示对二埠华人当年遭到歧视的不公对待感同身受。他指出,要走出历史暗角,真诚面对过去才能缔造和谐社会,建立美好的城市。而他相信随二埠之后,加国有关城市也会与华社作出和解。
“早期华人来到这里(二埠),付出很多辛劳,但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当我们真诚地研究历史,证实这是真实的,所以要有所行动,作出道歉,我们是第一个城市做这样的事,我想其他城市也会跟随这样做。”赖特对《星岛日报》表示。
赖特在2002年12月当选市长,到了2008年11月蝉联,第三度出任二埠市长。有着乌克兰血统的赖特称,与早期华人相似,他曾祖父由乌克兰到了加拿大时,也不会说英语,从事修建铁路工作。赖特忆述,他曾祖父有11个子女,由于要穿州过省修建铁路,当中只有两个,在同一城市出生。所以他对卑诗早期华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对于二埠成为北美第一个与华社和解的城市,赖特表示,并不感到意外,他指早在和解过程前,他们已与华社共同搜集该市华社的历史,在二埠博物馆装修重开时,第一个展出活动,就是有关该市华社的展览。有了这个基础,当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在去年向二埠市议会提和和解建议时,所有事情就十分简单。
赖特还表示,在向华社作出道歉后,除了要把华人历史加进学校教材里,更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放在未来。他说二埠将会成为商业中心.很需要与中国进行多方面合作。事实上,当他访问中国时,见到每一个青年人时,都会邀请他们到加国旅游、读书或居住。
赖特指他有一个构思,就是由二埠拨地,中国方面建筑,在二埠建立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宾馆,作为中国人进入加国后的落脚点。里面有展览馆、办公室、接待处及房间,中国人到达加拿大之后,可先入这宾馆,熟习加国环境,然后再作决定,转到加拿大其他地方甚至美国等地发展。不过,他指这纯粹是个构思,如何具体落实,还须与中国方面商议。事实上,二埠早于2002年就与中国云南的丽江结为姐妺市。
由于二埠的华埠早于1898年已遭大火烧毁,记者问赖特会否在二埠重建华埠,赖特认为,在大温地区现已有温哥华的华埠,二埠是否要另建一个华埠,他说这应由华人自行决定。
二埠市长赖特提到,在该市于20日正式向华人道歉后,加国的一些城市也会效法。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最近向《星岛日报》表示,在卑诗过去淘金潮及一段时期出现歧视华人做法的城市,不光二埠一个,至少就包括了温哥华市、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那乃磨(Nanaimo)、坎伯兰 (Cumberland)及甘碌市(Kamloops)这五个市镇。黄煜文一方面赞赏二埠市府今次勇于致歉行动,同时又认为,上述这五个城市应该仿照二埠市府,直面过去歧视华裔的不光彩历史,也向华人社区寻求和解。
朱伟光直陈殖民歧视根源促成和解 称“整件事为奇迹”
主力促成二埠市府为歧视华人史向华社道歉的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透露,2009年他向二埠市议会提出和解建议前,并不看好结果,因没有先例,也不知市府哪些人肯正视殖民歧视的史实。但去年6月向市议会陈情后,他获得回应,衍生市府与华社道歉决定。他向《星岛日报》记者回顾这段心路历程,赞赏市府领导具气魄,认为“整件事就是个奇迹”。
说朱伟光是“老华侨”恐不为过。身为专业工程师的他,1974年已由香港移居温哥华,一直参与社区服务;2006年提早退休,更致力为加国早年华裔历史寻根而奔走。他说,参与社区事务,往往让他感受到现今华裔一些痛苦根源,都源自历史上具殖民色彩的歧视措施。尤其香港人,过去在港受英国殖民体制之苦,来到卑诗又“跌进”百年前英国殖民者贱视华人痛史。他认为如果希望消除这些痛苦,绝非倚靠金钱赔偿,而需要族裔和解。
2008年,朱伟光参与保留二埠中学地下华人坟场遗址的讨论。翌年5月21日,他向二埠市府发出一通电邮,列举卑诗及二埠政府歧视华人史资料;6月1日,他向二埠市议会作出了陈述,建议市府应与华社和解;7月13日,市议会通过从事历史研究,踏出和解进程第一步。
朱伟光承认之前对此没有信心,因缺乏当局愿顺从和解的征兆。后来二埠市府答应了,身为基督徒的他,认定这是他的使命及神的呼召,也是对信仰的坚持所致。回顾近两年来的发展,他形容“整件事就是个奇迹”。当然市府领导层的魄力和前瞻眼光,也值得大书特书。
他指历史是一个连续体,而他参与促成族裔和解,目的是填补本国华人所遇文化及历史断层,让华人都明白今天碰到的不公平现象,在历史上有迹可寻。他衷心期望各界人士尤其华人,都出席20日下午6时15分在二埠市府的道歉仪式,参与这个对卑诗华裔别具意义的历史时刻。
(责任编辑: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