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加国新闻 >

用心描绘未来: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侧记

时间:2010-10-18 20:13来源:环球华网 作者:小芬 点击:
2010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展览剪彩仪式 【环球华报记者 熊文】2010年10月10日,被看作是个喜庆吉利的好日子,数字10本来就寓意着完美圆满,而在
  

2010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展览剪彩仪式

【环球华报记者 熊文】2010年10月10日,被看作是个喜庆吉利的好日子,数字“10”本来就寓意着完美圆满,而在这一天,三个“10”相聚在一起,真可谓是千载难逢。2010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览活动,就安排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举行,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主办方的匠心独运和精巧用意,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笑脸、丰富多样的画作和现场嘉宾、家长们欣喜惊异的神情,无不应和着这一庆典的愉悦舒畅,交织成一幅美妙动人的画面。

诸多突破 再创新高

本届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与以往历届比赛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体现了创新、发展、提高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评委专业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本届大赛一大突出特点就是评审委员会的每位评委均为来自艺术界权威机构的资深专业人士,包括有: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陈蕴化,前台湾国立艺术敎育馆馆长、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总会及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顾问张俊杰,温哥华双年展亚洲资深策展人、前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郑胜天,加拿大艺术家联盟资深会员陈田恩,艾米丽·卡尔艺术设计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联席敎授萨姆·赫特(Sam Carter),加拿大艺术家联盟敎育委员会主席区硏茜(Angela Hemphill)。

 


比赛主办方之一环球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张雁为获奖小画家颁奖

第二,参赛作品最多,获奖人数最多,画作水平最高。本届比赛主题为“未来”,参赛者分为三组,包括幼童组(5-8岁)、儿童组(9-12岁)与少年组(13-16岁)。自征稿以来,反应热烈,报名踊跃,主办方共收到638幅参赛作品 , 打破了过往历届的参赛纪录。评委们按组别进行评比,每组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各2名,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若干名。另设“最佳构图奖”、 “最佳创意奖”、“最佳用色奖”、“最佳技巧奖”每组各1名。共有135名小画家获得了奖项,21名辛勤辅导学生学习绘画的美术老师则获鼓励性的“美育指导成就奖”。在画作水平方面,历届比赛均担任评委的张俊杰评价说,本届参赛作品更有创意,更具表达力和想象性,“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主办方的周密组织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一年年不断进步,持续提升”。

第三,画展场地扩大并升级,使得展览更具专业性,前往观赏者将更加广泛,画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因此得到提升。本届比赛全部获奖作品由10日起至 10月31日在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文物馆展出,接着, 展览于11月1日至11月13日巡回至本拿比丽晶广场中信中心;明年(2011年)1月1日至1月31日则将在温哥华市中心公立图书馆展出。如此长的展期,如此人潮涌动的展场,想必受益者为数众多。
题材丰富 创意无限

置身于画展场馆里,观看着一幅幅精彩生动的画作,就仿佛徜徉于“未来”的世界中,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思考和探索,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你既惊异于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又感叹于他们幼小心灵中纯真又严肃的思想内在。在小朋友们的心中,“未来”是多姿多彩、美妙奇特的:宇宙星球上彩虹架起的超现代化城镇,空中阁楼挺拔矗立,人们乘坐造型奇特的交通工具穿梭其中,各族裔孩子们在浩瀚无疆的和平世界里手拉手亲密无间地共度好时光;远洋深海里,悬浮的人工建筑与海底争奇斗艳的植物、可爱神奇的各式鱼类相生共处,融洽和谐,孩子们驾驶着伸展出无数机器人手臂的航船在海中自由傲游探索……

 


人们参观2010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展览

面对这些“异想天开”又洋溢着亲情与友善之情的画面,人们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过度消耗浪费、气候异变、环境污染、争战动乱的严峻现实,亦在孩子们心中投射下了阴影,表现在画作上,可以看到可怜的枯木死鱼无助地瘫倒在干涸朽萎的龟裂大地上,杂物废品堆积如山,映衬着死气沉沉、灰暗晦涩的险恶环境。14岁的李溶霖选择了众所周知的自由女神像来表达其关于《未来的变化》的思考。他笔下的自由女神,有一张惊异的脸、一双恐惧的眼睛和呐喊着的大口。“人类过度随意开发大自然,给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连自由女神都觉得惊恐”,李溶霖说,他想通过这幅画作警告世人,如果不尊重爱惜地球,未来会变得非常可怕。“不要用垃圾堆砌我们未来的家园”、“未来没有更多的水”——这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呐喊,带给人们强烈的警示。

迎接挑战 乐在其中

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参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参加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与那么多颇有才华的同龄人竞技,接受专业水平那么高那么有权威的专家级评委的审度,既是一个展现个人才艺的难得机会,又是对身心和绘画水平的双重挑战;大家既严肃认真地全力以赴,争创佳绩,又格外享受从构思、定题、初稿、修改、成画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

15岁的林怡然以《海底之光》画作赢得了少年组最佳构图奖,她为这次比赛准备作品前后经历了2个多月的时间。她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初听说有这样一个专为孩子举办的绘画比赛,感到兴奋异常,跃跃欲试,脑子里就开始转动念头,画什么呢?“谈到‘未来’这个话题,大多数小朋友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宇宙星球一类的东西,我想要与众不同,于是我就想到了海底世界”,主意一定,林怡然立马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初稿—不满意—改动—修整—定稿,“整个过程颇为焦心,但只要一提起画笔,心里就充满了愉悦”。林怡然表示,参加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让自己切身感受到这样的道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收获成果。


兴高采烈的小画家及其父母

古珊瑀的画作《解开未来谜团》获得了少年组最佳创意奖,她是一个直爽的女孩子,话语简练又干脆,“我并不想将来把美术作为在大学里攻读的专业,也不会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她说,自己学习绘画,是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情达意的方式,绘画帮助自己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能够看得见的东西,让别人也能理解,也产生共鸣,“这让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

周倩老师因胆囊手术错过了第一届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自第二届起,她次次都鼓励学生积极参赛。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胜负,就会产生思想压力,“我总是告诫学生们,以平常心待之,做到精神上尽量放松,思维上自由发挥”,周倩总结说,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带给其学生最大的益处就是,孩子们围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启发,彼此帮助,共同提高,每一次参赛,大家的凝聚力就更高,更加团结友爱。

着眼今天 迈向未来

2010加拿大少年儿童创意绘画比赛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下一代的成长,看到了社会的希望。比赛主办方之一环球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张雁在颁奖典礼上热情洋溢地号召众人为每一位参赛的小朋友,无论是否得奖,都给予热烈的掌声,“他们的努力值得鼓励,他们的进步值得嘉许”,张雁指出:“孩子们积极向上、不断奋发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最大潜力”。

评委之一的著名策展人郑胜天表示,未来社会就是创意的竞争,哪个社会创意最强,哪个社会就会发展最快。小朋友从小学习绘画、艺术,培养创造性和想象力,训练灵活的右脑,加上以各门科学技术知识充实锻炼左脑,就能拥有平衡完善的聪明大脑,就能创建光辉灿烂的明天。“所以,少儿绘画比赛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它是个希望工程、未来工程”。

冯力老师则对比了中国与加国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她说,在中国,应试教育当道,评判一幅画优劣的标准主要看基本画工是否扎实,人们更着重的是绘画技法和技巧;而在加拿大,提倡鼓励的是大胆地想,随性地发挥。“其实这种东西方美术教育上的指导思想各有利弊”,冯力建议,应把两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能够做到以娴熟高超的技巧,充分表现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从而达致完美的艺术境界。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