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末,就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一位加拿大年轻人抵达中国,对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进行考察,但终因战事而中断。
12年后,这位年轻人又和艾贝尔再次前往中国,并把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红色中国的两个天真汉》一书。
书中,他和艾贝尔描写了与当时西方舆论宣传截然不同的中国。他们把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祖国和未来的坚定信心展示给西方读者,让他们了解古老与新生、热情和单调、进步和落后、凝聚和坚定并存的中国人民的真实现状,并向西方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一个世界必须重视的民族,世界大家庭需要中国,敌视和歪曲应该加以放弃,沟通和理解才是处理与新中国关系的最佳途径。
两位作者因此而备受舆论谴责、攻击和中伤,美国政府甚至因为该书而拒绝他们入境。
他于1968年4月出任加拿大总理时就曾表示,在对华关系上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要干一些“美国不同意的、同时也不喜欢的事。就算是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最后他冲破美国的阻挠,推动中加建立了外交关系。
而在他作为加拿大总理的首次访华中,他将白求恩大夫用过的一套医疗用具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件礼物,弥足珍贵。他,就是加拿大第15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
3月8日,在中加建交首场庆祝活动——“2010新春音乐会”开场前的招待会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特鲁多的遗孀玛格丽特·特鲁多和长子贾斯廷·特鲁多。
在被问及当年特鲁多为何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与中国建交时,玛格丽特回忆说:“我丈夫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看到了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性。由于中国代表着我们这个星球的数亿人民,而且加拿大和中国在贸易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好的关系,排斥中国毫无意义。”
她表示,反对中国是出于政治考虑,是不公正的。特鲁多先生试图增进加中两国间的了解,还中国以公正。这与美国的意志相悖,但却开创了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加拿大因此而受益。
玛格丽特还表示,毫无疑问,加中关系将日益紧密。中国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对加拿大非常重要,希望两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贾斯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中建交40周年无疑是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但加中友谊却比40年更久远。早在建交10年前,加中之间就开展了谷物贸易,而诺尔曼·白求恩则更早地把加拿大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中国人民。
展望未来,贾斯廷说,过去几年,加中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他相信,从今往后,加拿大政府将尽其所能将两国友谊不断延续。中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文化需求都非常巨大,加拿大除自然资源外,可为中国提供善治廉政、建设未来、环境保护等中国所面临挑战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