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加国新闻 >

反欺凌日 共抗加国校园欺凌

时间:2010-04-14 17:09来源:环球华网 作者:小芬 点击:
【环球华报记者 熊文报道】卑诗省政府将今年4月14日定为反欺凌日(Anti-Bullying Day),亦称作粉衫日(Pink Shirt Day)。这已是本省连续第三年设立旨在反对校
  

【环球华报记者 熊文报道】卑诗省政府将今年4月14日定为“反欺凌日”(Anti-Bullying Day),亦称作“粉衫日”(Pink Shirt Day)。这已是本省连续第三年设立旨在反对校园欺凌、倡导校园安全的宣传日。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大温地区,遭到校园欺凌的学生人数约占12%,近几年甚至出现网络攻击的行为,性取向的欺凌也逐渐增多,而华裔新移民学生又是校园欺凌的主要目标人群。如何防范、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成为家长们的生活课题。


粉红色衫的来由

 


反欺凌日

几年前,在加拿大新斯克舍省(Nova Scotia)的一所中学,一名9年级男生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衣服,第一天前往他就读的新学校,结果遭到了骚扰。

同校的两名男学生薛帕(David Shepherd)和普莱斯(Travis Price),了解事件过程后对新同学的遭遇感到愤怒。于是,他们买了许多粉红色的T恤,分发给他们的朋友和其他学生,他们还向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发送了电子邮件请求声援。

结果,第二天,该省数以百计的中学生都身著粉红色的衣服上学,他们籍此表达对那位受欺辱新同学的同情和团结一致反抗校园凌辱的决心。

到现在,设立“反欺凌日”,并在这一天,大家都穿上粉红色的衣服,展示人们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已经成为加拿大全国性的活动,甚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加国校园欺凌现象普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对全球35个国家的评估中,加拿大13岁孩子这一群体的欺凌事件发生率,居第九高。

2007年加拿大本国关于加国人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8%的成年男子和30%的成年女子都声称自己在学生时代经历过偶尔或时常发生的欺凌现象。

此外,47%的父母报称他们有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16%更表明欺凌事件频繁发生。

专门研究6至10年级加国学生中的欺凌现象的学者发现,大约2%到8%的学生说自己每星期至少有1次受到欺凌。另有4%到10%的学生暗示,他们每个月至少会有1次欺负其他人,19%到24%的学生报称自己既是受害者,又是欺凌者。

卑诗前年起设“反欺凌日”

在2008年,由本地一家电台及慈善机构积极推动,卑诗省长金宝尔(Gordon Campbell)宣布将当年的2月27日订立為“反欺凌日”,他呼吁所有省民在当日穿著粉红色系衣服,大力宣扬反对校园欺凌。

“‘反欺凌日’主要感谢所有在校园中嚇止欺凌的人所付出的辛劳,我们要為那些受到欺凌的人站出来。只要校园、自家附近及整个卑诗省都能让人感到安全,所有省民都將受惠。”省长金宝尔表示,只要学生在学校中能觉得安全,不会有受到欺负的压力,相对就能在学业上获得较好成绩。

从这以后,本省将每年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固定为“反欺凌日”。

今天系卑诗“反欺凌日” 今年,因2月份在温哥华和惠斯勒举办冬奥会的缘故,“反欺凌日”延后至今日。卑诗省教育厅长麦雅雯(Margaret MacDiarmid)号召省内所有社区、学校乃至个人都行动起来,穿上带有粉红色的服饰,显示出终结欺凌与促进尊重、公平、公正和同情的责任感。

麦雅雯表示,她要感谢所有在教室里、在校园内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正是他们的努力,给遏制校园欺凌现象带来了希望。

新移民子女更易受欺

据报道,曾任中侨互助会心理热线统筹、目前攻读心理咨商博士的马国林指出,近几个月在卑诗省发生过两宗青少年受到校园欺凌后,以自杀了结生命的悲剧,令人唏嘘。  

他表示,新移民家庭的家长和孩童,因为要适应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面对欺凌问题相对更多、更难求得解决。他强调,沟通是防范的重要一环,若孩子告知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家长不要用“不要理他们”一语带过,因为孩子如果心理上没有依靠,很容易陷于孤立无助;若语言沟通有困难,可以请校方安排辅导员协助。

列治文市华人家长会前会长吴袁秀珍说,校园欺凌事件其实相当普遍,尤其好发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受害学生多半个性比较孤僻、畏缩、不爱讲话,也有的情况是同学彼此看不顺眼,恶言相向引发欺凌。她特别提到移民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华裔学生比较容易成为被欺负的目标;而华裔家长因文化上的原因也容易骤下断言,往往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而不仔细发掘问题的症结,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各校区已制定行为规则

麦雅雯指出,为应对校园欺凌日渐严重的倾向,帮助在校园里建立起文明和睦的氛围,卑诗省于2007年通过立法,规定各学校局必须要求辖下所有学校订立适当举止的行为守则。在2008-09年度,所有学区均报告说,他们已经遵照指示制定了行为守则。

有关详情,请浏览省教育厅关于安全、照顾和有秩序之内容的网页www.bced.gov.bc.ca/sco。

反欺凌亦是成人的责任

前卑诗省副省长、教育厅长和儿童与家庭事务厅长、现任CKNW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简惠芝(Christy Clark)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日子,并在这一天穿起粉红衫,但是,大家“不要把这看成仅仅是一年中一个日子的事情”,同时,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孩子们之间的事,事实上,成人也对校园欺凌事件负有责任。

她举例说,今年1月14日,美国马萨诸塞州高中一年级学生普蕊斯(Phoebe Prince),因不堪同学无情地折磨而自杀,这一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头条新闻。

“这一事件最令我关注的是,学校方面知道这回事儿,但是没有人做点什么去阻止它发生。”简惠芝指出,那些学生们因为害怕而不敢站出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校里的工作人员们,他们支领着薪水,对保护学生安全负有责任,却眼看着一个生命逝去,这实在令人震惊。

欺凌在工作场所也存在

简惠芝同时提及,欺凌现象其实在不止存在于校园里,在许多工作场所亦隐伏着,但是有些时候勇敢地站出来向这种现象发出挑战,意味着将冒丢掉工作的危险。

简惠芝说,曾有听众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境况非常糟糕:“因为我不能失去工作,我得留在这儿,这样我的孩子们才有饭吃。所以我对抗欺凌而将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相关链接:应对校园欺凌之法

麦雅雯指出,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了解欺凌现象正在发生的一些警示标志,并且设法在它发生之前采取行动予以阻止。

对学生的提示:

1、要明白什么是欺凌行为,并与其他人,譬如父母、朋友和老师进行探讨。有关信息亦可通过拨打“儿童帮助”(Kids Help)专线电话1-800 668-6868,或上网RedCross/StandUp查询;

2、要认识到你有权利要求受到尊重以及身处安全环境中。如果你觉得未有得到这样的待遇,要向你信得过的某人说出来;

3、要拒绝赞同或附和那些欺凌者或羞辱他人者。起哄或发笑只会鼓励这种不良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和你的朋友聚集在一起,齐声表示反对;

4、关注那些遭受欺凌的人,若你看到欺凌事件正在发生,去告诉一位老师或你信任的成人。

对家长的提示:

1、建议登录http://www.bced.gov.bc.ca/sco/resources.htm网址了解什么是欺凌行为。该网站以多种语言提供相关知识,包括“保持儿童安全”、幼儿园至12年级父母指导、为小学和中学学生家长编写的安全指南,以及互联网安全提示等内容;

2、与你的孩子一起探讨网络安全,还可以通过learnnowbc.ca/cybersafe了解如何安全地上网;

3、认识和熟悉你孩子的朋友,并参与学校的公共活动;

4、与你的孩子讨论他/她在电视上、电子游戏中或邻里看到的欺凌的事件例子。帮助你的孩子们了解欺凌的后果;

5、自身的行为要适当,譬如显示对他人的同情、控制发怒的情绪以及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等等,为你的孩子树立榜样;

6、留意孩子行为习惯改变的迹象,譬如变差的学习成绩、失眠、焦虑、没有胃口、发怒或早上显得病泱泱的样子;

7、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谈论到理由含糊的逃课、不愿意或害怕离开家里、或想改变上学的路线;

8、观察你的孩子回家时是否带着撕破的衣服、解释不清的伤痕、新衣服或其它物品,甚或有来路不明的钱财。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