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环球华报专访日本问题专家管建强:民仇国恨话岛争

时间:2010-10-01 09:20来源:环球华网 作者:小芬 点击:
【环球华报记者 萧元恺】因参加二战史维会活动,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管建强日前莅临大温。值此发生钓鱼岛事件,管教授接受本报专访,
  

【环球华报记者 萧元恺】因参加二战史维会活动,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管建强日前莅临大温。值此发生钓鱼岛事件,管教授接受本报专访,就一系列敏感问题发表精辟见解,表现出管教授在中日关系和国际法专业领域的渊博学识,他不断引述史实,对日本动因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管建强

管建强从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1990年到日本留学,主攻国际法专业。1995年东瀛归来,在母校从事教研,其间参与二战民间赔偿事务,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对中日关系的复杂性积累了不少真知硕见。

日本每个动作都蓄谋已久

《环球华报》:近来爆发钓鱼岛冲突,有舆论认为,这里面有日本民主党竞选的考虑。

管建强:日本做事十分精细,事发后15个小时通宵达旦讨论,每个步骤都深思熟虑。日方行为绝非一个政党选举这么简单,而是有国家战略利益在里面。说是为党领选举,那是一种“障眼法”。 实际上不管民主党,还是自民党,都有鹰派,对此不要理想化。即便日共,也明确认为钓鱼岛属于日本。

《环球华报》:此次事件肯定不是孤立的,与周边事态会有联系。

 


管建强(左一)

管建强(右二)

管建强:这个事件每一步,都与朝鲜问题有联系。“天安号”被炸,日美不满意中方立场。再加上国际社会并不十分同情韩国,美韩军演,中国军方跟着放话,双方一时恶语相向。我们为朝鲜损失很大,而从技术角度讲,对美韩军演可以监视,但无法阻止,《海洋法》中没有黄海、东海概念,只有专属区概念。美日年底要在钓鱼岛海域联合演习,这是要气气中国,让中国难过,这事早在撞船事件前就定下,日本由于不喜欢中国过于强硬,就搞了一下子,这事美国未必就事先知道,日本则得寸进尺。

《环球华报》:由于中国官方倾向低调处理,保钓运动现在有点孤军作战。

管建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会求稳。其实民间有表达意见的渠道,对国家利大于弊。比如在美伊战争上,就应允许民众有不同声音,不但不应压制,还要有意识培养对公共事务的表达习惯。

法律解决钓鱼岛问题

《环球华报》:钓鱼岛问题正激化双方民族情绪,有人再提抵制日货。 《环球华报》:根据你的判断,钓鱼岛问题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管建强:我个人认为,这不只是政治性事件,也是法律性事件。这次日本动用国内法,是国家主权象征,对中国非常不利。我倒担心日方就这么放人,中方就这么把人接了回来。2004年日本已抓过人,后来由中方领回去。对此我曾在香港《大公报》著文表示,何处抓人就在何处放人,底线是颠覆管辖权。早在 1996年我就主张打官司,认为据此提出法律诉讼。

《环球华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把握如何?

 


集会发言

管建强:从1372年到1879年,钓鱼岛一直是中国管辖,有可靠史料证明,其间中国巡视23次,是中国人最早画出地图,所以说钓鱼岛是有主的。中国只是在 1879至1895年间丧失管辖,这只是十几年而已,国际法以百年为单位,中方最多应算疏于管理。过去租界总定为99年,就是这个道理。另外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北纬23度以南岛屿由美托管,没具体规定钓鱼岛是否属于西南诸岛,按法例应列举最顶端部分。中国管理长达500年,物归原主,既符合人类正义,也符合逻辑。大不了就恢复原状,包括琉球在内。所以若打官司,对日不利,它肯定不谈,但在国际社会就失理了。

政府没权力放弃索赔

《环球华报》:战争索赔问题牵扯到广泛的历史背景,存在各种成因,涉及到国际公法、权利与义务,特别与外交史有密切关联。

管建强:赔偿问题是战后遗留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以说中国错过了最佳时机。对到底要不要索赔,中国政府向来没有清楚阐述。老一辈领导者有过这方面的说法,却成了历史包袱。

《环球华报》:在赔偿问题上,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是否产生约束性?

管建强:《中日联合声明》第五条谈到放弃赔偿,但很含糊,没经人大批准。由于该声明不是合约,也没有权利放弃。 合约由国家决定,而声明是政府间产物,政府不能替国家做主。宪法规定,合法效力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对此建国后四部宪法都没改变。政府出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而放弃,但人大却从没放弃民众的这种权利。外交部顾问张香山曾写书说,政府放弃索赔就是人民放弃索赔,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其实政府放弃索赔权利在法律上找不到任何依据,亦有违法之嫌。

《环球华报》:《旧金山合约》不是有放弃对日索赔的先例吗?

管建强: 《旧金山合约》有40几个国家相互放弃战争索赔,当时考虑到日本经济状况,这也是冷战产物,不但中国没参加,苏联也没签字。1990年有签约国老兵到日本索赔,日方以《旧金山合约》拒赔,有老兵返国,起诉本国政府,认为国家没权力放弃国民要求索赔的私权。现在英国、新西兰、荷兰和澳大利亚坦承失误,给起诉老兵每位160万日元,相当于两万多美元。这对“没资格放弃私权”的意识,是历史性进步。
软硬兼施判中方败诉

《环球华报》:管教授主要参与了哪些对日民间索赔?有何结果?

管建强:2004年作为专家证人,我到东京参与731细菌战索赔案。当时主要起诉者代表是王选女士,受害人有180位。战时日本把细菌撒在河田,有人因此死亡,也有人因此烂脚伤残。受害者起诉的是日本政府,对方代理律师援引《中日联合声明》,称中国政府已放弃索赔。我于是据理力争,日方后来就不再提声明,觉得找不到合适理由反驳我。这本是好势头,后来却由于政府间原因,没能趁势展开。2007年,日把劳工案等五个案子都驳回,为今后索赔定调。

《环球华报》: 这里有何深层原因?

管建强: 2007年3月27日,日本驳回五案前一个月,日对光华寮案判决。光华寮原是台湾买的房子,由于1966年留学生呼应文革,被台湾当局责令迁出。这些学生于是起诉台湾当局,称光华寮属于大陆。此案打了40余年久拖不决,却在2007年3月做出有利于大陆的判决,打了个“时间差”,因为随后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等于给中方送份大礼。再过不久,就判五个民间索赔案败诉,让起初吃到甜头的中方有苦难言。这里也表现出日本的无赖,挑动中国政府与百姓的矛盾。

《环球华报》:对日民间索赔败诉,会有什么影响?

管建强:我认为还是有意义的,明白了公权与私权区别,增加对私权与人权的理解。尤其通过这场法理的斗争梳理,一旦今后与外国还有类似事件发生,中国政府在签署声明或条约上,会采取更慎重态度。长远看惠及后代,有利于保护人权,起到教育民众作用。

起诉日方血债企业

《环球华报》:能否预测对日索赔前景?

管建强: 由于中国政府放弃索赔权利,无形中为民间索赔增加困难。这方面政府虽做些事情,但委婉讲,力度还不够。综合看,索赔前景非常艰难。 中方对外决策缺乏法律专家,应更多从法的角度澄清权利与义务。不能像外交部发言人那样说希望日本“妥善解决”,这里不存在什么主观意图,是基于法定而不是靠觉悟。客气地讲,日本欠缺主动性。

《环球华报》:可不可以在中国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管建强:理论上讲,可以起诉日方涉案企业,而不是起诉政府,比如在二战期间奴役劳工的具体企业。我认为较有实效的做法是,起诉日本有血债的企业。我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以前将list上网,公安方面有过交涉。一方面追究其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使它们不能在华投资经营。这样相对缩小打击面,日本人民也可以理解。这个设想有可操作性,也不影响中日友好关系的大框架。

管建强:中日经济密切互补,抵制日货的可操作性太低。许多家庭日常用品都是日货,怎么抵制?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