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土地入股"出台9个月收效甚微

时间:2009-12-19 11:32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东海 点击:
中国广播网12月19日报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1分报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合作社让农民遥身变老板,9个月前,浙江的这一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
  

中国广播网12月19日报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1分报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合作社让农民遥身变老板,9个月前,浙江的这一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当时浙江共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俞德苗一样,领到了营业执照。当初让俞德苗感到兴奋的是,自己承包的土地能够换钱这一政策,可以破解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的困局,但是,9个月过去了,困局依旧。

俞德苗是诸暨市王家井镇会议桥村农民,也是“德苗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初一直在为资金问题发愁。尝到土地规模经营的甜头后,今年年初,俞德苗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他和几位农户就一起商量着出资合股开办专业合作社,但“大家的资金都已投在原来的土地上了,根本没钱再扩大规模了”。

浙江省今年3月出台新政,土地入股,俞德苗认为这是雪中送炭,替自己解了困。但是记者昨天前往诸暨市德苗作物合作社进行采访,没想到,对当前合作社运作的成果,俞德苗言语中丝毫没有了当初领执照后的欣喜,相反却流露出了几分失望。

俞德苗: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说,(土地入股)是空的,没有效果,不起作用的。

俞德苗的这句话让记者满腹疑惑。土地入股不是可以激活土地这一静态资本,既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保障,又能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怎么会没有效果呢?原来,俞德苗的合作社经营着2000多亩土地,但是实际上由农户个人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的只有仅仅10多亩。那么,农户为什么不愿意做合作社的股东呢?诸暨市工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陈顺新认为:“三月份刚刚领了证,实际的成果还没体现出来。”

合作社的俞德苗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俞德苗:作为一个农户来说,土地入股的话,如果我们(合作社)管理不好,产量低了,还有一个特殊歉年碰到了,他就有风险了,他不如现实点,拿点租金或者稻谷。

在当地,抱有“分红不如收租金保险”心态的农户不在少数,其他几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的合作社也遇到了入股农户少的问题。陈顺新在农户中调研时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陈顺新:大部分还是惯用承包的,就是种粮大户承包,400、500一亩,一年我给你多少钱。

陈顺新说,除了农户有担心之外,其实作为土地入股这一政策的推动者,乡镇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自己的顾虑,这就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缩手缩脚。

陈顺新:乡镇干部他的心态是什么,我把农民的土地都集中起来了,万一经营不好,老百姓拿不到钱,他镇干部不是要担责任了?所以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心态也是有的。

在办理审批手续时,陈顺新和他的同事也听到过农户的怨言。原因是,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需要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批,与“出租土地”比较,办手续上确实需要花点工夫,这也成了农户之所以选择“以租代耕”的因素之一。

陈顺新:账面上要签字,股东大会上要签字,清单上要签字,要五六个字了,他签都签不清楚,确实太烦了。

陈顺新说,现阶段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上的规范和农户希望的手续便捷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土地入股”要推广,除了要让农户切实看到效益之外,还需要给农户一个适应的过程。

陈顺新:所以这里面有好多问题,是复杂的,执行起来要有时间,你也要给农民一个探索的时间,不是说一个好的政策出来以后马上带来好处。

尽管土地入股没有给俞德苗的合作社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记者从俞德苗的话中还是能感受到,他对通过入股这种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壮大合作社还是充满期待。

俞德苗:合作社要发展壮大的话,最好的还是土地入股,因为合作社的成本轻啊,不用付租金了,这笔资金可以利用起来用到其他地方去,买农药化肥,付工资啊,对不对。

针对目前农户对土地入股热情不高的现状,相关部门也在引导和服务上下足了功夫。

政府部门:那作为政府来说,对于土地入股,鼓励啊,出现这个政策就是鼓励你啊。工商干部跑下去,代办,道理不清楚的,免费给你弄,资料我们给你填,你办不清楚的,我们上门来办。

(责任编辑:东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