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南澳I号"打捞受台风影响 24小时监控防盗宝

时间:2009-10-18 11:19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作者:小芬 点击:
中新网10月18日电 由于受到芭玛台风的影响,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在15日晚上才抵达南澳海域,南澳Ⅰ号的打捞工作在17日才准备就绪。原计划3个月的打捞时间也
  

中新网10月18日电 由于受到“芭玛”台风的影响,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在15日晚上才抵达南澳海域,“南澳Ⅰ号”的打捞工作在17日才准备就绪。原计划3个月的打捞时间也不得不缩短了近一个月时间,考古人员希望在东北季风到来之前完成“南澳I号”的水下清理和文物打捞工作。

据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介绍,广州打捞局参与本次工作的专业潜水员有十多人,由于管供式潜水设备只能支持一人水下作业1小时,而且一人一天只能下水一次,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会安排24小时轮流下水作业。下水后,潜水员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抽泥或者高压水吹泥的办法清除沉船表层淤泥。尽管水下作业受到人员和时间的限制,但是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清淤的速度还是应该比较快的。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南澳Ⅰ号”沉船海域通常情况下能见度3米左右,这点好于中国近海的其他沉船地点,水下考古队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水下测绘、摄影和录像。魏峻说:“由于‘南澳Ⅰ号’在水下27米处,沉船区域水流速度快,工作难度远远超过以前我们在浅水域20米以内水下考古工作的经验范围。”

魏峻介绍到,“南澳Ⅰ号”水下作业过程中,从广东省内抽调的十多名水下考古队员会背双瓶进行潜水作业,水下工作时间将比单瓶潜水成倍增加,虽然这种潜水设备支持的水下工作时间无法同管供相比,但工作人员上水后无需减压。考虑每天的潮汐情况和为防止减压病的产生,原则上每天每名水下考古人员只进行一次潜水作业。

提到“南澳Ⅰ号”的守护工作,魏峻说,在“南澳Ⅰ号”发现至今800多天的时间里,广东南澳县云澳边防官兵特别设置哨所,并专门购置一套雷达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附近的古沉船海域。一旦有船只在该片区域停留超过半个小时,派出所官兵驾驶摩托艇立马赶赴现场查看。不法人员欲从百米开外入海盗宝更不可能。

魏峻还透露,“南澳Ⅰ号”初定名为“南海Ⅱ号”,后考虑过命名为“南澳沉船遗址”,但是渔区群众普遍认为“沉船”二字不吉利,后又更名为“南澳Ⅰ号”。“南澳Ⅰ号”的出水文物会分藏不同的博物馆中。

新闻背景新2007年5月,汕头市南澳县公安边防大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民警在汕头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俗称“三点金”)之间的海域发现了一艘明万历年间古沉船。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除船体中部的两三个舱体外,沉船其他部分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该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估计万件以上,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这是中国首次集中大批量发现成品青花瓷,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